燃文小说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泽泻金匮 伤寒济世录上卷(第1页)

《泽泻金匮:伤寒济世录》

楔子

天地未开,一气混沌。清阳升而为天,布列星辰,衍五运流转;浊阴降而为地,滋生草木,随六气更迭。当伏羲画卦定阴阳,神农尝草辨五味,医道的种子便已埋入华夏沃土。东汉末年,中原大地历经战乱,又遭疫疠横行,寒邪与湿浊交织,如乌云压境,百姓多患水肿、眩晕之症,苦不堪言。

彼时,南阳有医者,承岐黄之术,怀济世之心,于颠沛中观天地,于病痛中悟药理。他见水泽边的泽泻,虽生在泥泞,却得清气滋养,能引淤水归道,遂悟“湿去则阳通,浊消则气畅”之理,将其配伍成方,救万民于水火。这便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五苓散、泽泻汤的滥觞。故事,便从那场席卷南阳的湿寒大疫说起。

上卷·南阳疫起探药根

第一回

寒疫裹湿

中州困厄

建安初年,南阳一带先是连月雨雪,冰封千里,后又暖冬骤至,冰雪消融,田野间积水成泽,蒸腾出白茫茫的雾气,带着冻土的腥气,钻进村落的茅舍。起初,只是孩童晨起眼睑浮肿,像揣了两颗水杏;接着,壮年人开始畏寒发热,腰腹胀满,喝下去的水像积在皮囊里,小便短少;到了开春,更有人头晕目眩,如坐舟中,稍一转头便天旋地转,呕吐不止。

南阳郡有位老医者,姓张伯祖,行医半世,见过不少时疫,却对这场病束手无策。他的药庐“存真堂”外,每日都排着长队,病人个个面色?白,舌苔白腻,脉诊如按水中漂木,沉缓无力。“是寒邪裹着湿浊,”伯祖望着窗外化雪后的泥泞,对弟子张仲景说,“冬天本该藏精,却遭暖邪扰动,寒不化,湿不去,像块冰疙瘩堵在肠胃里,水液不得流通,才成水肿;湿浊上蒙清窍,才致眩晕。”

仲景年方二十,眉目清朗,正为一个重症病人诊脉。那病人是个农夫,肿得连棉袄都扣不上,躺卧时喘促不止,说一句话要歇三回。“师父,用麻黄汤发汗?还是用苓桂术甘汤利水?”仲景问道。伯祖摇头:“发汗怕伤阳气,利水恐助寒邪。这病是‘寒’与‘湿’结了盟,得找个能既解寒结、又通水道的法子。”

夜里,仲景翻阅家藏的《汤液经法》,见上面记载:“泽旁之芝,白茎圆实,能消水胀,去湿痹。”他想起幼时随父去白河岸边,见过一种水草,球茎雪白,当地人叫“水泻”,说能治“喝水胀肚”。“难道是它?”仲景披衣起身,借着油灯写下“泽泻”二字,旁边画了株水草,叶片如箭,根如圆珠。

第二回

白河寻药

寒水育灵

次日天微亮,仲景揣着干粮,独自往白河岸边去。积雪初融的河岸泥泞难行,冻得他手指发僵,却挡不住寻药的决心。行至一处浅滩,见丛丛绿苗从残冰中钻出来,叶片呈长椭圆形,边缘带着细碎的锯齿,叶底藏着圆鼓鼓的球茎,半截埋在冰水交融的软泥里,像怕冷似的裹着层褐色外皮。

“这便是泽泻了!”仲景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小药锄轻轻刨开泥土,球茎被完整取出,剥去外皮,内里雪白如玉,断面渗出的汁水沾在指尖,凉丝丝的,带着股清冽的土腥气。他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初时无味,细嚼之下,竟有股淡淡的甘润,顺着喉咙滑入腹中,刚才因踏雪受寒的滞涩感,竟消了大半。

“性甘淡,味寒凉,”仲景在随身携带的竹简上记下,“生在冰水间,得寒水之精,却能利水,是因它甘能补土,淡能渗湿,就像河道里的清道夫,专清淤堵的水。”他又观察泽泻的生长态势:根扎泥中(入肾),茎通水道(入膀胱),叶向青天(引清气上行),不禁感叹:“天地生此药,本就是为了调和水湿啊!”

回到药庐,仲景将新鲜泽泻洗净,切片晒干,取三两放进陶釜,添上白河的清水,用桑柴火慢煮。药香袅袅升起,带着股清苦中裹着甘润的气息,像雪后初晴的河面。他先舀了半碗,温热后饮下,半个时辰后,只觉小腹微微发胀,如厕时小便清长,连带着身上的寒意也散了些。“果然能利水!”仲景眼睛一亮,赶紧禀报伯祖。

伯祖看着陶釜中清澈的药汤,又闻了闻药味:“泽泻能去湿,但性寒凉,恐助寒邪。得配些温阳的药,才能既去湿又散寒,就像冰天雪地里开渠,得先破冰,再引水。”

第三回

配伍初成

五苓探微

伯祖让仲景取来桂枝、白术、茯苓、猪苓,与泽泻放在一起。“你看,”伯祖指着这五味药,“桂枝辛温,能通阳化气,像冬日的暖阳,能融冰化雪;白术甘温,能健脾燥湿,像坚实的堤坝,不让水湿泛滥;茯苓、猪苓甘淡,能渗湿利水,像两条支流,辅助泽泻通渠;而泽泻,就是这条主渠,能引全身湿浊归于水道。”

他们将这五味药按比例配好,研磨成粉,取名“五苓散”。先给那个肿得最厉害的农夫服用,用米汤调服方寸匕。农夫服药后,先是微微出汗,接着便频频如厕,半日功夫,腹胀竟消了大半,能坐起身喝些稀粥了。“这便是‘表里双解’,”伯祖对仲景说,“桂枝发汗解外寒,四味利水通内湿,寒邪去,湿浊消,水液自能正常运行。”

仲景又用五苓散试治其他病人:有个商人,旅途受寒,发热口渴,却不想喝水,喝了就吐,用五苓散后,呕吐止了,也能喝下温水了;有个妇人,产后受寒,小便不利,小腹胀痛,服药后小便通畅,胀痛立消。他在竹简上详细记录:“五苓散,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但很快,他们发现有些病人不适合五苓散。有个老妪,头晕目眩得厉害,闭眼也觉得天旋地转,不敢走路,却无明显水肿,脉诊沉弦。伯祖说:“这是痰饮停在膈间,上蒙清窍,五苓散偏于通利下焦,力道不够。”他让仲景单用泽泻配白术,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水煎服。

老妪喝了三剂,眩晕竟大减,能扶着墙走路了。“这是为何?”仲景不解。伯祖指着窗外的白河:“水饮像河面上的浮萍,轻浮在上,泽泻能引水下行,白术能健脾制水,两味相须,直攻膈间痰饮,比五苓散更专一。”这便是后来《金匮要略》中泽泻汤的雏形。

第四回

性味归经

七情显效

随着用药经验增多,仲景对泽泻的性味归经有了更深的领悟。他发现泽泻甘淡渗湿,性寒清热,主要入肾与膀胱经,能引这两经的湿浊从水道而出。但不同体质的病人,反应也不同。

有个书生,患水肿日久,身体虚弱,用了五苓散后,水肿消了,却觉得腰膝酸软,精神倦怠。仲景查问后,发现他本就肾虚,泽泻利水太过,伤了肾气。“这是‘利水伤阴’,”伯祖说,“泽泻虽甘淡,毕竟是渗利之药,虚人单用,会耗伤正气。”他让仲景在方中加了熟地、山药,补肝肾之阴,果然,书生的倦怠感消失了。

这让仲景明白,药物的“七情”至关重要。泽泻与桂枝相配,是“相使”,桂枝助泽泻通阳利水;泽泻与白术相配,是“相须”,增强健脾祛湿之力;泽泻与熟地相配,是“相畏”,熟地制泽泻的渗利之性;而泽泻若与巴豆同用,则会“相反”,巴豆峻下逐水,与泽泻同用,会伤正气,这是必须避免的。

为了验证泽泻在不同季节的药效,仲景做了个试验:春分时采的泽泻,球茎尚嫩,利水之力弱;夏至采的,球茎饱满,利水最捷;霜降后采的,球茎紧实,味带微苦,利水之余还有些收涩之性。“这便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仲景在竹简上写道,“夏采泽泻,得火气助,能化寒凝之湿;冬采泽泻,得水气助,能固肾利水,不伤元气。”

有个猎户,因淋雨得了“湿痹”,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仲景用泽泻配独活、牛膝,泽泻利水湿,独活祛风湿,牛膝引药下行,三药同用,猎户的痹痛竟渐渐好了。“你看,”伯祖对仲景说,“病有千变,药有万化,泽泻就像个灵活的信使,能带着其他药直奔病所,这便是‘归经’的妙处。”

那年深秋,南阳的疫情渐渐平息,存真堂外的长队短了许多。仲景望着晾晒在屋檐下的泽泻片,雪白的断面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仿佛能看见白河岸边的冰水,看见那些因服药而康复的笑脸。他知道,这味看似寻常的水草,藏着调和阴阳、通利三焦的大道理,而他与师父探索出的方剂,不过是医道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上卷终)

热门小说推荐
圣堂

圣堂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悦女吴县

悦女吴县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超凡世界

超凡世界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VIP。全订阅可入,要验证。普通。(ps已经完本神卡...

鹿鼎风流记

鹿鼎风流记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风流英雄猎艳记

风流英雄猎艳记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