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处州藿部记 云崖冷嗽的草木方上卷(第2页)

蒸好的药汁,青砚翁让林婆婆分两次喝,早上空腹喝一次,晚上睡前喝一次。“早上喝,能借阳气升发,温肾;晚上喝,能借阴气收敛,润肺。”他还叮嘱林婆婆,喝完药别立刻躺下,要坐着歇会儿,让药气慢慢往下沉。

林婆婆喝了三天,夜里能靠着枕头睡了,不用再坐半宿;喝到第五天,咳的时候不喘了,腰里也没那么空了;到了惊蛰,她竟能坐在院子里晒衣服,偶尔咳两声,也只是轻咳,痰也没了。林婆婆摸着腰,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腰里冷,现在像揣了个暖炉,气也能沉下去了。”

青砚翁却在药庐的墙上,用炭笔写了段话:“处州冷嗽久不愈者,多兼肾不纳气。三枝九叶草冬藏根(温肾,属阳),百部秋晒片(润肺,属阴),加红枣(健脾,属土),竹甑蒸之。阳补阴润,土生金,水生金,阴阳五行相济,此乃久咳之良法。”山民们路过药庐,都学着念,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治冷嗽不仅要润肺,还得温肾。

第三卷阿石解闷:六气调药味(五运六气·七情配伍·农书细节)

开春的时候,括苍山的雨下得格外久,连月不见晴,山民们的冷嗽又犯了,比往年多了一倍。青砚翁翻着他的“运气册”,上面记着:“本年水运太过,太阴湿土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湿邪盛,风邪动,寒湿裹着风邪,钻进肺里,咳得更凶,还带胸闷。”

山脚下的樵夫阿石,就是这样的病。他每天上山砍柴,淋了雨,回来就咳,咳得胸口发闷,像有块布裹着,连斧头都举不起来。青砚翁给阿石诊脉,脉弦而濡,像裹着水汽的棉线:“湿邪困肺,风邪犯肺,光用藿部蒸药,还得加点‘理气’的。”

他先按老法子,把三枝九叶草根和百部片放进竹甑里蒸,可这次加了点晒干的陈皮——那是去年秋末晒的橘子皮,橙黄色的皮上带着细孔,闻着有股清香。“陈皮味辛性温,归脾、肺经,能理气化痰,燥湿健脾。今年湿盛风动,肺里的湿邪裹着气,堵在胸口,陈皮能把气理顺,让藿和部的药力更好地渗进肺里。”

青砚翁还调整了蒸制的时间——往年蒸一个时辰,今年蒸一个半时辰,“今年的药得蒸得更透,让陈皮的香和藿、部的药味融在一起,温而不燥,润而不腻。”他还让阿石蒸药时,在竹甑底下垫一层松针——松针性温,能保温,还能添点清香气,让药汁没那么苦。

阿石喝了第一碗药汁,就觉得胸口的闷意散了点,咳得没那么急了;喝到第三天,胸闷没了,能举着斧头砍柴了;到了清明,他又能像往常一样,挑着柴下山,腰里也有劲儿了。阿石笑着说:“这药比去年的香,喝着也舒服,不觉得堵得慌了。”

“这就是‘七情配伍’的理。”青砚翁给山民们讲,“三枝九叶草和百部,是‘相须’——它们俩合在一起,温肾润肺的力更强;陈皮和它们俩,是‘相使’——陈皮助它们理气化痰,没有‘相杀’‘相反’,不会伤身子。咱们处州的药多,可不能瞎配,得看天的气、人的病。”

他还把这些细节记在一本旧农书的空白处——那本农书是前几年山外来的先生送的,里面记着庄稼的种法,却没写药草的炮制。青砚翁用炭笔写着:“水运太过之年,藿部蒸药加陈皮(理气),竹甑底垫松针(保温增香),蒸一个半时辰。农谚云‘湿年加陈皮,燥年加麦冬’,此乃应六气之变。”

山民们把这些话记在心里,谁家犯了冷嗽,就照着做——湿盛加陈皮,燥盛加麦冬,风盛加紫苏叶,都很灵。有个山民还说:“青砚翁的法子,比书里的还细,都是照着咱们处州的天、处州的人来的,能不管用吗?”

第四卷沈墨录方:口传补文献(实践先于文献·口传知识·方志初记)

青砚翁的药庐里,来了个穿长衫的秀才,叫沈墨。他是城里府志馆的,来括苍山收集“山区常见病方”,手里捧着本泛黄的《本草》,翻到“淫羊藿”(三枝九叶草的学名)那页,皱着眉说:“《本草》明写着,淫羊藿‘主阴痿绝伤,益气力’,没说能治咳嗽啊?还有这百部,只写‘润肺止咳’,没说要和淫羊藿同蒸。”

青砚翁没急着辩,只是请沈墨去山民家里看看。他们先去了阿福家,阿福正扛着竹捆从山里回来,脸膛红红的,一点看不出曾得过冷嗽。“沈秀才,您看我这身子,就是青砚翁用藿部蒸药治好的。”阿福说着,还咳了两声,只是轻咳,“现在淋了雨,也不犯咳了。”

他们又去了林婆婆家,林婆婆正坐在院子里编竹篮,手指灵活,嘴里还哼着山歌。“我这老咳,五年了,城里的药不管用,青砚翁的药喝了半个月,就好了,腰也不冷了。”林婆婆说着,还让沈墨摸了摸她的腰,暖暖的,一点不凉。

最后去了阿石家,阿石正举着斧头砍柴,斧头挥得又高又快,胸口一点不闷。“今年雨多,我咳得胸闷,青砚翁加了陈皮,喝了三天就好。”阿石笑着说,“沈秀才,您说这药不能治咳,可我们都治好了啊。”

沈墨蹲在青砚翁的药庐前,看着竹甑里蒸着的药——三枝九叶草根泛着淡棕色,百部片泛着土黄色,陈皮片泛着橙黄色,水汽冒着,药香混着陈皮香,闻着就让人觉得暖。他尝了一口药汁,辛中带甘,温而不燥,喝完没多久,就觉得胸口暖暖的,连之前有点发紧的喉咙,都润了。

“我以前只信书,却忘了‘实践出真知’。”沈墨翻着《本草》,上面的字密密麻麻,却没写淫羊藿治冷嗽,也没写和百部同蒸的法子。“处州的山,湿得特别,山民的病,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书里的记载,得靠民间的实践来补。”

他从包袱里拿出纸笔,开始记录:“处州山民患冷嗽,多因寒湿困肺,肾不纳气。取三枝九叶草(冬采根)与百部(秋采根),按二比一,加生姜或陈皮,竹甑蒸服,立效。三枝九叶草温肾纳气,百部润肺止咳,金水相生,理气化痰——此乃民间实践所得,补《本草》之缺。”

青砚翁看着沈墨写字,笑着说:“我们处州的山民,没多少书,可老辈人把药草的性子、治病的法子,口口相传。比如三枝九叶草,老辈人说‘冬藏根,温肾气’;百部,老辈人说‘秋采根,润肺痰’;它们俩同蒸,老辈人说‘金得水养,肺得气润’——这些都是口传的智慧,是在山里摸爬滚打,试出来的。”

沈墨把写好的方子折好,放进怀里:“我要把这个方子,写进《处州府志》里,让更多人知道,处州的草木,能治处州的病;民间的实践,能补文献的缺。”他临走的时候,青砚翁送了他一罐蒸好的药汁:“您带回去,给府志馆的先生尝尝,就知道这方子灵不灵了。”

那天的夕阳,把括苍山的云雾染成了金红色,青砚翁的药庐前,竹甑还冒着水汽,药香飘得很远,远到能飘进城里的府志馆,飘进更多人的心里——处州的冷嗽方子,就这样从口传的智慧,慢慢变成了纸上的文献,守着山民的健康,也守着传统医学的根。

热门小说推荐
神墓

神墓

神魔陵园位于天元大6中部地带,整片陵园除了安葬着人类历代的最强者异类中的顶级修炼者外,其余每一座坟墓都埋葬着一位远古的神或魔,这是一片属于神魔的安息之地。一个平凡的青年死去万载岁月之后,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望着那如林的神魔墓碑,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沧海桑田,万载岁月悠悠而过,整个世界彻底改变了,原本有一海峡之隔的...

圣堂

圣堂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风流英雄猎艳记

风流英雄猎艳记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魔师逆天

魔师逆天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