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东坡仙粥 黄芪春韵上卷(第1页)

《东坡仙粥:黄芪春韵》

楔子

绍圣四年的岭南,腊月的风带着海腥气,刮过惠州的东坡草庐。苏轼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棉袍,坐在竹榻上,望着案头那碗冷透的汤药,喉间泛起一阵燥渴。自去年被贬至此,消渴之症便如影随形——白日里饮尽一缸水仍觉喉咙冒烟,夜里尿意频频,刚合上眼就得起身,折腾得形容枯槁。

这夜,他恍惚梦见自己回到了眉山老宅,院角那株百年黄芪正抽出新芽,嫩黄的芽尖顶着晨露,顺着根须往土里钻,竟钻出一股清冽的甘泉。他俯身去饮,水入喉间,如春风拂过枯田,浑身的燥热瞬间消了大半。惊醒时,窗外的月光正落在窗台上那株友人送的盆栽黄芪上,叶片上的绒毛沾着夜露,在月下闪着细碎的光。他摸了摸干渴的嘴唇,忽然想起梦中那股甘润,心头一动。

上卷:渴饮南海浪,药香入梦来

第一回

瘴疠侵体生消渴,坡仙病骨叹伶仃

惠州的冬日常有回南天,墙壁渗着水珠,空气黏得像化不开的糖稀。苏轼放下手中的《周易》,又灌下一大碗凉茶,可舌尖的灼痛感丝毫未减。他苦笑一声,对侍妾朝云道:“你看我这病,倒比岭南的荔枝还顽固。”朝云眼圈泛红:“先生前日还能写词,昨日起连握笔都觉手颤,这可如何是好?”

当地的老郎中来看过,诊脉后摇头:“大人脉象洪数,舌红少津,是消渴重症。岭南多湿热,大人本就年高,又兼忧思过度,肾阴亏耗,胃火炽盛,如釜中无水,岂能不燥?”开的方子用了知母、黄柏,服下后虽稍有缓解,却总反复。苏轼望着窗外那株被台风刮断枝桠的榕树,叹道:“我这身子,倒不如这榕树坚韧。”

一日,他在东江畔散步,见渔夫们赤足在滩涂劳作,虽日晒雨淋,却少有消渴之症。便上前请教,老渔夫笑道:“我们靠水吃水,渴了就喝江水,饿了就煮些杂粮粥,里头常放些‘土黄芪’——就是山坡上那种开小紫花的根,吃着踏实。”苏轼记下“土黄芪”三个字,见江面上水汽氤氲,忽然想起《黄帝内经》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的话,若脾胃能化水谷为精气,或许能解这燥渴?

夜里,他又梦到那株黄芪。这次,黄芪的根须在土里蜿蜒,竟与江河的支流重合,根须吸收的水分,顺着茎秆往上走,在叶片上凝结成露,滴落在他掌心,凉丝丝的,带着泥土的腥甜。他惊醒时,朝云正端来温水,他喃喃道:“黄芪…或许真能救我。”

第二回

故人千里传药讯,黄芪本是补元珍

上元节刚过,惠州的梅花还剩最后几瓣残红。苏轼收到好友钱勰从杭州寄来的信,信中说:“闻子由言兄患消渴,弟忆昔年在徐州,见一老叟以黄芪粥疗此症,百试不爽。其法:取黄芪五钱,煮水取汁,入粳米煮粥,空腹食之,如春日培土,能生万物之气。”

信末还附了一段《神农本草经》的抄录:“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苏轼反复摩挲着信纸,想起元丰年间在黄州,曾见农人将黄芪根晒透了藏起来,说是“冬藏春用,能抵半副人参”。他对朝云道:“钱兄素来严谨,他推荐的法子,定有道理。”

可岭南的药铺里,黄芪多是本地所产的“南黄芪”,根细味淡。苏轼便托人往北方采买“北黄芪”——据说山西产的绵黄芪最佳,根如箭杆,断面呈金井玉栏,得太阴之精,补肺气而固表,升脾气而利水。等待药材的日子里,他试着用南黄芪煮粥,虽也有些回甘,却总觉力道不足,夜里仍渴醒数次。

一日午后,他在草庐前晒太阳,见一只老母鸡带着雏鸡啄食墙边的黄芪嫩叶,雏鸡吃得欢实,绒毛油光水滑。他忽然悟到:“草木有灵,需得顺应时节。黄芪春生苗,夏长叶,秋收根,冬藏精,我此刻用其叶,正如取未熟之果,自然效力不足。”便让仆役在院中辟出一块地,埋下南黄芪的种子:“且等来年,看它能否生根发芽,得此地之气。”

半月后,北黄芪终于送到。苏轼拆开油纸包,一股醇厚的药香扑面而来,如陈年的米酒,混着阳光的味道。他拿起一根细看,根须完整,皮黄肉白,断面的纹路如年轮般清晰。朝云笑道:“先生见了这药,眼里都有光了。”苏轼哈哈一笑:“这哪里是药?这是催我活下去的春信啊!”

第三回

初试粥香消燥渴,一瓯能抵万黄金

惊蛰那日,雷声隐隐,惠州的泥土里钻出新绿。苏轼按照钱勰的法子,亲自煮起黄芪粥。他先将黄芪用清水泡了半个时辰,待根须舒展,便放入砂锅中,加井水三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煎。药香渐渐弥漫开来,初时如远山含黛,带着一丝清苦;煎到一个时辰,苦尽甘来,竟有蜜般的甜香从锅盖缝里钻出来。

朝云在旁研墨,笑道:“先生煮药,倒比写词还认真。”苏轼头也不抬:“药如文,需字字斟酌。火大了则焦,火小了则力不足;时短则味浅,时长则味浊。”他守在炉边,不时用竹筷搅动锅底,见黄芪水渐渐变成琥珀色,便滤出药汁,再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倒入药汁中,慢慢熬煮。

粥熟时,晨光刚好透过窗棂,照在青瓷碗里。粥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像凝住的月光,黄芪的甘香混着米香,让人口舌生津。苏轼舀起一勺,吹了吹,缓缓送入口中。初时只觉温润,顺着喉咙滑下去,到了胃脘处,竟像有一股暖流慢慢散开,四肢百骸都舒坦了许多。他连吃了两碗,放下碗时,忽然惊觉——刚才煮粥时喝的半壶水,此刻竟一点也不渴了。

这一日,苏轼竟没起夜。清晨醒来,他望着窗外被雨水洗过的芭蕉叶,叶尖垂着水珠,晶莹剔透。他对朝云道:“昨夜睡得沉,竟梦到自己在徐州的麦地里,赤脚踩着新翻的泥土,脚下暖烘烘的,浑身是劲。”朝云喜极而泣:“先生,这黄芪粥真的有用!”

接下来的几日,苏轼坚持服食黄芪粥。他发现,若是前一日吃了些油腻,夜里便会稍渴;若是清淡饮食,配合粥食,便安稳许多。他在札记中写道:“病从口入,亦能从口出。黄芪如良相,粳米如百姓,相民相得,方能国泰民安——我这身子,便是一国啊。”

第四回

春盘初荐新滋味,药粥渐驱旧病痕

春分这天,惠州的乡邻送来新采的韭菜、荠菜,说是“春盘”,要就着新米吃,取“春生”之意。苏轼忽然想起钱勰信中“如春日培土”的话,便在黄芪粥里加了些切碎的荠菜。荠菜的清苦中和了黄芪的甘温,竟别有一番滋味。

他望着案上的春盘,灵感涌动,提笔写下:“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写完,又觉得意犹未尽,想起这救命的黄芪粥,再续一句:“黄芪煮粥荐春盘,此物生来补元真。”

服粥月余,苏轼的消渴症已好了大半——白日里饮水减了七成,夜里也只需起夜一次。他又能像从前那样,在庭院里侍弄花草,甚至能提笔写蝇头小楷了。药铺的掌柜来拜访,见他面色红润,惊叹道:“苏大人,您这气色,比半年前好了十倍!都说这黄芪是‘平民参’,看来一点不假。”

苏轼笑道:“非也,黄芪之妙,不在比人参,而在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参如烈火,能救急;黄芪如暖阳,能养身。我这病是积年的虚损,靠的正是这日日滋养的功夫。”他指着院中那株自己种下的南黄芪,已抽出嫩绿的芽:“你看这草木,春生夏长,从不急功近利,人治病,也该学草木的性子。”

一日,他与友人游罗浮山,行至半山腰,友人都累得气喘吁吁,他却步履稳健。友人问他秘诀,他指着山间随处可见的黄芪草:“我靠的不是力气,是元气。这黄芪粥,补的就是元气,如大地有了根基,方能承载万物。”说着,他摘下一片黄芪叶,放在口中嚼了嚼,清苦之后,是绵长的回甘。

上卷终

下卷:粥香弥漫岭南月,医道流传万古春

第五回

热门小说推荐
倚天屠龙夺艳记

倚天屠龙夺艳记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圣堂

圣堂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揽众美在三国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鹿鼎风流记

鹿鼎风流记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魔师逆天

魔师逆天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修真位面商铺

修真位面商铺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