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本草纲目麻黄考上卷(第1页)

楔子:楚地药香,本草寻真

明嘉靖四十四年,蕲州雨湖之畔的本草堂,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棉布,沉甸甸地压在窗棂上。李时珍放下手中的《神农本草经》,案头散落的麻黄标本在油灯下泛着青褐光泽——有带根的全草,有仅留茎秆的,还有一堆被药铺丢弃的根须,上面沾着些许泥土。

“师父,这麻黄根真能止汗?”弟子庞宪指着那堆根须,一脸疑惑,“前日里,黄州有个医者,用麻黄根给‘风寒无汗’的病人发汗,结果病人汗出不止,差点虚脱,反怪麻黄无用。”

李时珍拿起一根麻黄茎,又捏起一块根,两相对比:“前人说‘麻黄根节能止汗’,却未说清‘茎发汗、根止汗,性相反’。医者混淆茎根,乱用一通,怎会不伤人?”他想起年轻时,曾见乡医用麻黄茎给“自汗”者发汗,导致病人虚上加虚,那时便埋下一个念头:要把这株草的“茎与根”“功与过”辨个水落石出。

案头的《本草》书籍堆成小山:《神农本草经》言麻黄“发汗”,《名医别录》提根“止汗”,《药性论》详其根效,却都未明言“茎根必分、误用有害”。李时珍推开窗,雨湖的水汽混着药圃里麻黄的辛香扑面而来,他对庞宪说:“明日起,咱们去湖广各地,采遍不同产地的麻黄,验遍民间的用法,非要把这草的‘真面目’画出来不可。”

他不知道,这场始于雨湖畔的探索,不仅会让麻黄的“茎根之分”“功效之广”“炮制之法”在《本草纲目》中系统呈现,更会让这株草的应用从“模糊”走向“精准”,成为中医“辨部位用药”的典范。

第一章:茎根辨功效,性反需分明

李时珍的药圃里,分种着三畦麻黄:一畦只留茎秆,一畦只留根须,一畦是带根的全草。他每日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形态——茎青劲带节,叶细如针;根黄褐多须,断面黄白,与茎的断面红棕截然不同。

“师父,为何形态差异这么大?”庞宪不解。李时珍取茎与根各五钱,分煮两碗,让一个“风寒无汗”的樵夫和一个“自汗不止”的书生分服。樵夫喝茎汤,汗出如微雨,风寒尽散;书生喝根汤,汗止神安,两人皆无不适。

“你看,”李时珍指着两碗药渣,“茎像阳,性发散,故能发汗;根像阴,性收敛,故能止汗。天地万物,阴阳相济,这草的茎与根,恰是一对‘阴阳’。”他让庞宪记录:“麻黄茎,辛温,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根,甘平,主止盗汗、虚汗。二者性反,不可混用。”

为验证“误用之害”,李时珍又做了一组试验:让“风寒无汗”者服根汤,果然汗不出,风寒更甚;让“自汗”者服茎汤,果然汗更多,体更虚。“此非草之过,是用者不分茎根之过,”李时珍痛心道,“陶弘景虽言‘根节能止汗’,却未强调‘茎根必分’,难怪医者出错。”

他遍历湖广药市,发现十有八九的药商将茎根混卖,甚至有“去茎留根充发汗药”的乱象。李时珍当即请蕲州知府贴出告示:“麻黄茎、根功效相反,茎主发汗,根主止汗,药商需分售,医者需分用,违者治罪。”

有个汉阳医者,不信其说,仍用带根全草治“风寒无汗”,病人果然汗出不畅,咳喘加重。后按李时珍之说,单用茎秆,才汗出病愈,医者叹:“李公把麻黄的‘阴阳脸’画出来了,茎是阳,根是阴,认错了脸,药就成了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稿上写下:“麻黄茎发汗,根止汗,盖其性相反如此。”并着重批注:“用茎则去根节,用根则去茎苗,若混同用,非治病,是添乱。”他还引用陶弘景“根节能止汗”的说法,补注:“弘景言其根止汗,然未明言茎根之反,今验之,信然。”

第二章:功效拓新境,通阳治百病

嘉靖四十七年,李时珍在湖南永州行医时,遇一“赤目肿痛”的老秀才,眼白赤红如血,畏光流泪,用常规清肝药无效。当地老妪说:“用麻黄茎煮水熏洗,再内服,能消红肿。”

李时珍半信半疑,取麻黄茎三钱,一半煮水熏眼,一半煎服。秀才连用三日,红肿渐消,畏光减轻。“此为何故?”李时珍沉思,想起《黄帝内经》“肝开窍于目,寒邪郁肝,可致目赤”,麻黄能通阳散寒,肝阳得通,目赤自消。

他又用此法试治十数例“风寒郁滞型赤目”,皆效,遂在案中记:“麻黄茎,能散赤目肿痛,因风寒郁遏肝阳者宜之。”

同年,蕲州爆发“水肿”,患者多“一身悉肿,按之凹陷,恶风无汗”。李时珍用麻黄茎配生姜皮、白术,治一个“水肿兼咳喘”的农夫,农夫汗出尿增,三日肿消,印证了“麻黄利水消肿”。他进一步发现,若水肿兼“产后血滞”(恶露不畅),加当归、益母草,既能利水,又能活血,有个产妇用此法,肿消而恶露畅,叹:“这药能治水,还能通血,真神!”

李时珍将这些发现汇总,拓展了麻黄的主治:“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他解释:“麻黄能通阳,阳通则寒散、水行、血活,故诸症皆愈。”

有个质疑的医者,用麻黄治“阴虚赤目”(非风寒郁滞),果然无效,反致眼干。后按李时珍之说,改用滋阴药,才效,医者叹:“李公不仅说清麻黄能治啥,还说清了能治‘哪种’,这才是真学问!”

第三章:炮制明法度,去节泡黄汁

李时珍的炮制房里,摆着五组麻黄:生品带根节、生品去根节、沸汤泡去黄汁者、蜜炙者、酒炒者。他正对比它们的药效。

“师父,为何要去根节?”庞宪指着带根节的麻黄。李时珍让一个“风寒表实”的患者服带根节的麻黄汤,患者汗出不畅,还说“喉咙发紧”;换用去根节的麻黄汤,患者汗出匀净,无不适。“根节性涩,能滞汗出,”李时珍解释,“故用茎需去根节,免其滞涩。”

他又试验“沸汤泡去黄汁”:取去根节的麻黄,用沸水浸泡片刻,捞出晒干,其辛烈之味减了大半。让一个“风寒表实兼胃弱”的书生服之,书生既汗出病愈,胃又不灼痛,说:“这药比生的温和多了。”

“黄汁是麻黄的‘燥烈之精’,”李时珍批注,“沸汤泡去之,能减其温燥,不伤胃津。”他还发现,蜜炙能进一步缓和其性,适合“咳喘兼虚”者;酒炒则能增强其“通血”之力,适合“产后血滞”者。

经过百次试验,李时珍定下规范的炮制流程:“凡使,须去根节,寸斩,沸汤泡去黄汁,晒干用。若治咳喘兼虚,蜜炙;若治产后血滞,酒炒。”

蕲州的药商按此法炮制麻黄,销量大增,掌柜笑着说:“按李公的法子,麻黄又安全又有效,谁不爱用?”

第四章:集腋成巨着,系统定麻黄

万历六年,《本草纲目》的“草部·麻黄”条即将定稿。李时珍看着案头的手稿,上面系统总结了麻黄的部位功效、主治拓展、炮制方法:

“麻黄茎发汗,根止汗,盖其性相反如此。用茎则去根节,用根则去茎苗,避免误用。

主治: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及伤寒头痛,无汗而喘。

炮制:凡使,须去根节,寸斩,沸汤泡去黄汁,晒干用。蜜炙可减其温燥,酒炒能助活血。”

这短短数十字,凝聚着他二十余年的心血:从雨湖畔的观察,到湖广各地的验证;从纠正茎根混用的乱象,到拓展新功效;从摸索炮制方法,到形成规范流程。

他在“发明”(按语)中写道:“麻黄之功,全在‘通阳’。茎通阳以发汗、平喘、散目肿、利水、通血;根收阳以止汗。前人言其‘发汗’‘止汗’,未言其‘通阳’之理,今明之,庶不致误用。”

书稿完成那日,李时珍带着庞宪去药圃,看着麻黄青劲的茎与盘错的根,感叹:“这草,从前像个蒙着脸的人,今人知其茎能发汗,根能止汗,炮制能减其烈,主治能及诸症,总算把脸看清了。”

庞宪问:“师父,您费这么大劲,值得吗?”李时珍指着远处因误用麻黄根而差点出事、后经他救治痊愈的农夫,说:“能让医者不再用错,患者不再受苦,再大的劲,也值得。”

《本草纲目》中麻黄的记载,上卷至此暂结。但它所确立的“部位区分”“功效系统”“炮制规范”,将在后世的医学实践中,成为医者用药的“指南针”,让这株草的每一部分,都能在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价值,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雨湖畔,李时珍对“辨药真、治人安”的执着追求。

(上卷终)

热门小说推荐
圣堂

圣堂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倚天屠龙夺艳记

倚天屠龙夺艳记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修真位面商铺

修真位面商铺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超凡世界

超凡世界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VIP。全订阅可入,要验证。普通。(ps已经完本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