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吧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吴湖野椒记 寒粥暖渔心下卷(第2页)

三日后,阿勇带着府衙的粮船回来了,船上不仅有米,还有周鹤年送来的药材——白术、茯苓、桂枝,都是治寒湿的常用药。渔民们欢呼着卸粮食,阿福则忙着教大家煮“胡椒药材粥”:米粥里加野胡椒、白术、茯苓,给寒湿泻的人喝;加野胡椒、桂枝,给关节痛的人喝。一碗碗热粥下肚,村民们的脸色渐渐红润,村里的咳嗽声、呻吟声也少了。

暴雪过后,湖面解冻,渔民们又能出湖捕鱼了。阿勇把剩下的野胡椒粉装在小布袋里,分给每户渔民:“以后再遇到大雪封湖,咱们就带着胡椒粉,既能驱寒,又能应急。”渔民们接过布袋,摸着里面细碎的胡椒粉,心里满是感激——这小小的野胡椒,不仅是驱寒的食材,更是危难时的救命稻草。

第四回

省志编纂征实录

椒名载典传吴地

乾隆三十年春,《江苏植药志》编纂官王士祯从《苏州府志》中看到“野胡椒粥”的记载,特意从江宁府出发,前往太湖东山渔村,实地考察这味“未入本草却惠及万民”的野物。

此时阿福已年过七旬,腿脚不如从前灵便,却依旧每天去滩涂查看野胡椒树。王士祯见到阿福时,他正蹲在树下,给新栽的幼苗培土。“老丈,某乃《江苏植药志》编纂王士祯,特来收录野胡椒这味民间药材。”王士祯拱手行礼。阿福忙引他进棚,让阿勇煮了一碗野胡椒粥,加了些新采的荠菜。“王大人,春天湿气重,加些荠菜能清热利湿,配着野胡椒的温性,不燥不寒,正合适。”

王士祯喝着粥,听阿福讲起野胡椒的来历:从最初偶然发现,到慢慢摸索配伍,再到如今全村乃至周边渔村都靠它驱寒。“老丈,这野胡椒的名字,是您取的吗?”王士祯问道。阿福笑着摇头:“是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取的,它味辛辣如胡椒,又长在野地里,就叫‘野胡椒’了。”王士祯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下:“野胡椒,名取其味,生于太湖湖滨滩涂,冬月成熟,色红如玛瑙,辛温无毒。”

为了验证野胡椒的药效,王士祯还去了附近的商船码头——不少商船水手常年在湖上航行,受寒湿所困,都知道东山渔村的野胡椒好。有个水手告诉王士祯,去年他在船上犯了风湿,连船桨都握不住,喝了渔民送的野胡椒水,三天就好了。“现在我们每次经过东山,都会买些野胡椒粉带着,比带药材方便多了。”水手笑着说。

王士祯还查看了阿勇整理的《野胡椒粥病案集》,里面不仅有症状、用药,还有采摘、储存的细节:“霜后采摘为佳,晒干储于陶瓮,可存一年;磨粉密封,可存两年;腌渍入坛,可作小菜,驱寒依旧。”这些细节,都被王士祯一一收录进《江苏植药志》。

离开渔村前,王士祯将写好的《野胡椒录》念给阿福听:“野胡椒,生湖滨,煮粥食之,可驱寒止痛,吴地渔家冬日必备。其性辛温,归脾胃肾经,治寒湿痹痛、脘腹冷痛、泄泻、宫寒等证,民间多配伍生姜、白术、茯苓等,随证加减,效验甚着。”阿福听着,眼里满是欣慰——这味从太湖滩涂里长出来的野果,终于正式载入了省级药志,能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妙用了。

下卷结语

太湖野胡椒自阿福偶然发现,经周鹤年辨证验证、李廷芝载入府志、王士祯收录省志,终完成从“民间野果”到“方志名药”的蜕变。这一路,有医官的质疑与信服,有编修的寻访与实录,有灾年的坚守与互助,更有渔民代代相传的实践智慧——每一步,都印证着中国传统医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谛,也诠释了“口传经验为根,文献记载为脉”的文化传承。野胡椒粥的辛辣暖意,不仅驱散了吴地渔民冬日的寒湿,更将民间智慧与医道初心,熔铸进了江苏的方志篇章里。

下卷赞诗

府医辨证识真味,编修寻源入府章。

暴雪封湖椒粉救,省志载名传四方。

吴湖寒夜粥香暖,渔户冬朝痹痛康。

莫道野材无大用,民生实践出良方。

尾章

椒香绕湖传百载

寒粥一脉续民生

太湖的冬雪,落了又融,融了又落,从乾隆年间阿福发现野胡椒的那丛滩涂,到民国时渔行里飘着的椒香,再到如今非遗工坊中研磨胡椒的石磨,这缕辛辣的暖意,竟在吴地流转了两百余年。

民国二十年冬,太湖又遇寒潮,东山渔村的阿福后人——十六岁的阿明,正照着祖辈传下的方子,在渔棚里煮野胡椒粥。陶罐在柴火上咕嘟作响,他往粥里加了些晒干的陈皮,这是他听镇上老郎中说的,陈皮能理气健脾,配着野胡椒,驱寒又不滞气。棚外,几个从上海来的商船水手裹着大衣,搓着手往里凑:“阿明,再给我们来两碗,这粥喝了,甲板上冻着也不觉得骨头疼!”阿明笑着应着,手里的勺子不停——祖辈传下的不仅是方子,还有“见人受寒就递碗热粥”的规矩。那年冬天,靠着野胡椒粥,渔村和商船的人都没遭寒疾,连上海的《申报》都登了“太湖野胡椒粥驱寒”的小记,称其“吴地民间智慧之结晶”。

时光跳到1985年,苏州中医院的老中医陈医师,在整理地方医案时,发现了《江苏植药志》中关于野胡椒的记载。他特意去东山渔村走访,见老渔民们还在用野胡椒煮粥,只是多了些新花样:有的加薏米祛湿,有的加桂圆补血,针对不同体质调整配伍。陈医师深受启发,将野胡椒纳入医院的“冬令食疗方”,推荐给风湿患者和脾胃虚寒的病人,反响极好。有个患类风湿关节炎的老人,喝了三个月野胡椒粥(配伍独活、桑寄生),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连拐杖都少用了。陈医师还写了篇《太湖野胡椒的临床应用》,发表在医学期刊上,让这味民间食材,走进了现代医学的视野。

如今的东山渔村,早已不是当年简陋的渔棚模样,却依旧保留着一片“野胡椒保护林”。每到腊月,村里的老人会带着年轻人去采摘,教他们辨认“霜打后的红果最辣”,教他们“用陶瓮储存,忌用铁器”,还会讲起阿福当年用野胡椒粥救全村的故事。2018年,“太湖野胡椒粥制作技艺”被列入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阿福的第五代孙阿伟。他开了家非遗工坊,不仅卖野胡椒制品,还定期举办“寒粥课堂”,教城里来的游客煮野胡椒粥,讲其中的中医道理:“《黄帝内经》说‘寒者热之’,这野胡椒性温,就是给身体‘添把火’,再配着不同的食材,火就烧得匀、烧得久。”

在苏州地方志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只乾隆年间的粗陶罐,罐身上还留着当年熬粥的焦痕——这是阿福用过的第一只煮胡椒粥的罐子。旁边的展柜里,放着《苏州府志》《江苏植药志》的影印本,书页上关于野胡椒的记载,字迹清晰;还有一本泛黄的《野胡椒粥病案集》,里面记着从乾隆到民国的近百个案例,笔触虽简,却满是温度。常有游客驻足,看着陶罐和文献,听讲解员说起那片太湖滩涂的红果,说起渔棚里的热粥,说起一代代人用生活实践写下的智慧。

太湖的风依旧吹着,冬日的湖面仍会结薄冰,可那丛野胡椒早已不是当年的孤株,而是漫生在湖滨的一片红。每当寒雾笼罩渔村,总能闻到一缕辛辣的粥香,飘在湖面上,绕着渔帆,钻进寻常百姓家——那是吴地的风,带着自然的馈赠;是民生的暖,藏着实践的智慧;是中医的魂,映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初心。这缕香,从清代的渔棚里来,往未来的岁月里去,像太湖的水,生生不息,温暖着每一个遇寒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圣堂

圣堂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鹿鼎风流记

鹿鼎风流记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超凡世界

超凡世界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VIP。全订阅可入,要验证。普通。(ps已经完本神卡...

魔师逆天

魔师逆天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神墓

神墓

神魔陵园位于天元大6中部地带,整片陵园除了安葬着人类历代的最强者异类中的顶级修炼者外,其余每一座坟墓都埋葬着一位远古的神或魔,这是一片属于神魔的安息之地。一个平凡的青年死去万载岁月之后,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望着那如林的神魔墓碑,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沧海桑田,万载岁月悠悠而过,整个世界彻底改变了,原本有一海峡之隔的...